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天眼织网护巨龙 智慧海事守安澜

来源:金羊网 作者:侯梦菲;何昱;刘雪晴 发表时间:2025-05-01 08:05
金羊网  作者:侯梦菲;何昱;刘雪晴  2025-05-01
记者深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的“智慧中枢”与“巡海前线”,深入了解港珠澳大桥“智慧海事”建设情况。

开栏语

弘扬劳模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羊城晚报·羊城派联合广东省总工会特别推出“奋斗者说 身边的劳模故事”系列报道,讲述榜样故事,传递奋斗力量。敬请关注!

广东省先进集体、全国唯一“因桥而生”的港珠澳大桥海事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何昱 通讯员 刘雪晴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通讯员 林高燕

“你好,你船即将进入港珠澳大桥水域,请加强瞭望、谨慎驾驶,及时掌握水域范围内的交通状况,以安全航速行驶!”日前,港珠澳大桥海事局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荣誉,记者深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的“智慧中枢”与“巡海前线”,深入了解港珠澳大桥“智慧海事”建设情况。

作为全国唯一“因桥而生”的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以保障港珠澳大桥水上交通安全为先,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要。2018年大桥通车以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保障过桥船舶约157万艘次,服务旅客通行约2880万人次,保障货物平安过境约11.2亿吨,实现了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桥区水域“零伤亡、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标。

港珠澳大桥水域的“水上交警”

“简单说,我们的工作相当于‘水上的交通警察’。”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副局长孙晓光向记者介绍,该局主要负责保障港珠澳大桥水域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

港珠澳大桥海事局的前身是广州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事处,也是全国首个驻扎在海上的海事管理机构。孙晓光介绍,2019年11月25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正式揭牌成立。目前,该局在编干部职工62名,平均年龄36岁,其中博士2名,公职律师7名。

不难看出,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是一个“年轻的单位”:一是它成立的时间短;二是干部队伍比较年轻。

雏翼方展翅,已护巨龙横海。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广州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事处就顺利保障港珠澳大桥29.6公里海中桥隧主体工程和3个海上人工岛的施工建设。2018年以来,该局实现了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桥区水域“零伤亡、零事故、零污染”的目标。

“零伤亡、零事故、零污染”,简单的九个字背后却并不简单。

港珠澳大桥所在的珠江口水域是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重点区域,是全国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最多、通航环境最复杂、船舶通航密度最大、安全形势关注度最高的水域之一。“我们负责的港珠澳大桥水域有320平方公里,平均每天大约有800艘商船、40万吨货物、1万名旅客通过这个区域。”孙晓光说,辖区存在“船舶流量大、种类多、涉客活动频繁、与港澳民生关联度高、天气海况敏感、通航环境复杂”等监管特点。

如何保障这些船、货、人安全畅行?据悉,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以珠三角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建设为契机,推广应用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和海事通App,实现港珠澳大桥水域预警预控、安全监管、应急处置高效运转。同时,推进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实现桥区水域视频监控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舶交通服务系统全覆盖,为人民群众水上交通便捷出行、涉港澳重点物资安全运输保驾护航。

线上线下巡航24小时“在线”

守好一座桥,护好一片海。日常工作中,港珠澳大桥海事局通过“现场巡航+智慧监管”的方式,为航经港珠澳大桥水域的船舶提供实时安全服务。

走进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智慧监管中心,记者见到了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开展智慧监管的“秘密武器”——智慧海事监管系统。现场,8块屏幕上跳动着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各种标识,港珠澳大桥水域的船只往来数据“尽在屏中”。

孙晓光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这套智慧海事监管系统相当于他们处理工作的“大脑”,其中的港珠澳大桥水面视频监控系统和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相当于“天眼”,VHF高频通话系统等相当于“嘴巴”。海事值班员通过该系统,可以收集来往船只信息,指挥和管理辖区内船舶交通,确保航行安全高效。

除了检查过往船舶是否遵法守规、查处违法行为,防止船舶碰撞大桥也是该局的一项工作重点。

2022年5月29日,一艘起重船准备穿越港珠澳大桥桥区水域,港珠澳大桥海事局通过智慧海事平台“大脑”查询核实资料显示该船为工程船,配有起重浮吊设施,船舶全高为26.58米,船方报告实时高度为13米。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利用“天眼”系统对该船进行实时跟踪,运用VR实景地图等对其高度进行比对,发现该船并未将龙门吊高度放至最低,此时船舶的水面以上最大高度可能为26.58米,而江海航道桥的通航净空高度为24.5米,若以此高度继续航行将存在碰撞桥梁的风险。值班员立即要求该船锚泊整改,并派出现场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核实,在现场执法人员的监督下,船方完全放低起重浮吊设备,成功消除船撞桥安全隐患。

为此,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专门设立了电子围栏系统,对航经大桥水域的工程船实施全程跟踪、自动报警。两个月后,超高船舶的事例再次发生。海事值班员充分发挥电子围栏系统作用,对超高船舶实行一对一、点对点高度关注,实现科学管控风险,引导船舶安全通过大桥。

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黄玉龙表示,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在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码头和香洲港的公务船码头都布设了海巡船。

“一旦辖区水域发生事故、险情,我们海巡船最快可以10分钟以内到达现场参与应急处置,以保障辖区‘船安其航’‘货畅其流’。”黄玉龙说。

“伴桥而长”的先进集体

“本次演练的场景为:一艘客船与一艘油船在港珠澳大桥水域发生碰撞,导致客船的船艏破损、部分人员落水,油船起火、船舶失控触碰港珠澳大桥桥墩防撞钢箱,威胁港珠澳大桥主体安全,急需救援……”

去年11月9日,在港珠澳大桥水域举办的防碰撞海上应急演练备受关注。这是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6年来,首次在该水域举行的海上综合应急演练,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是活动的主要承办单位。“演练深化了粤港澳大湾区海上应急协作,提升了港珠澳大桥水域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检验了海上应急处置与桥面应急处置协同能力。”孙晓光说道。

演练结束了,“安全弦”却时刻紧绷。尤其是,随着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经珠港飞”“大桥旅游”等政策落地实施,对港珠澳大桥水域水上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孙晓光介绍,2020年9月,“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特别监管区创新研究工作室”在港珠澳大桥海事局落地,以破解海事监管中的重难点问题。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推动出台了《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特别监管区管理规定》《内河A级航区货船航经港珠澳大桥江海桥梁航道的临时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制度,实现了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特别监管区的管理制度创新,解决了大桥通车后内河A级货船航经江海桥梁航道符合船舶检验规范性问题,每年为航运企业节约运营成本超2.1亿元。

据悉,2020以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先后获得交通运输部系统建设模范机关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珠海市文明单位等20余项荣誉,一个先进集体正“伴桥而长”,拔节向上。

未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将继续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要,以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软联通为重,以保障港珠澳大桥水上交通安全为本,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推动“海洋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总策划:温文星 任天阳

策划:林海利 许平坚

统筹:陈慧玲 林洁

执行统筹:黄丽娜 侯恕望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